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环境污染 >> 污染防治 >> 文章正文
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
阅读选项: 自动滚屏[左键停止]
作者:  来源:  阅读:

 

   由于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逐年加重,90年代以来,我国近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大,10年间累计发现 200余起,平均每年达20起。1997~1999年 3年间,共记录到较大规模的赤潮45起,其中渤海和黄海24起,东海10起,南海14起。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20亿元人民币。

  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广东、山东、浙江、辽宁和上海近海(图25)。长江口、珠江口、辽东湾、杭州湾、莱州湾、大亚湾、汕头-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等是赤潮的多发区。


25   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赤潮次数(1997~1999年)

  近年来,赤潮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、危害越来越重,不仅出现在夏季,春、秋两季也时有发生,不仅出现在近海,并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,而且发现有新的赤潮生物形成的赤潮。

  1997~1999年间我国近海发生的赤潮主要有以下几起:

  1997年5月18日,在浙江中部海域发现的条带状桔红色赤潮,长约30公里,宽约0.5公里(照片1)。

  1997年11月中旬至1998年初,在北起福建泉州湾南至广东汕头、 汕尾数千平方公里的近海与内湾水域发生的棕馕藻(phaeocystis pouchetii)赤潮。仅广东饶平拓林湾养殖业损失就达6500多万元。总经济损失高达1.8亿元。

  1998年3月中旬至4月初,在珠江口广东和香港海域发生的持续半个多月的密氏裸甲藻(Gymnodinium mikimotoi)赤潮。最高赤潮生物密度达0.63~7.60 × 108/dm3,使粤港两地养殖业蒙受重大损失达3.5亿元。

  1998年8月15日~ 9月10日,烟台40里海湾海域发生的红色裸甲藻(Gymnodinium sanguineum)赤潮。面积达 170平方公里。这种生物在我国形成大规模赤潮尚属首次,造成养殖扇贝、海参、鲍鱼的大量死亡。

  1998年9月18日~10月15日,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,范围遍及辽东湾、渤海湾、莱州湾和渤海中部部分海域,最大覆盖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,持续时间40余天,造成经济损失约5亿元(图26)。

  1999年7月13日,渤海发生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赤潮,面积达6300平方公里。


照片1  浙江中部海域赤潮

 


26  1998年9~10月渤海赤潮范围

● 溢油

  近年来,我国海域溢油事件屡有发生,仅1997和1998年两年就记录到的余起。如:

  1997年4月8日,渤海胜利开发 1号平台、胜利 8号平台排污,在海面形成两条400 × 200米油带。

  1998年11月13日,装载930O吨汽油的“建设51”号油轮在珠江口内伶仃洋与装载4000吨零号柴油的“津油 6”号船相撞,导致柴油泄漏入海1000余吨,在海面形成22公里的油带(照片2)。


照片 2  1998年11月13日“建设51”号轮与“津油 6”号轮相撞漏油

  1998年12月3日,渤海埕岛油田CB6A-5井发生倒塌,油井底部套管破裂,造成历时半年的重大原油泄漏事故。溢油面积达 250平方公里,造成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重要产卵场和幼体索饵场,以及山东浅海滩涂增养殖区严重污染,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。

】【关闭窗口
 :: 站内搜索 ::
 
 :: 点击排行 ::
·《潇湘晨报》长沙律师写..
·湖南省十大律师事务所排..
·湖南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..
·湖南省2008年度年检注册..
·民事调解书的格式、内容..
·2010年湖南律师事务所50..
·《中央电视台》李健律师..
·长沙基层法院法庭管辖范..
·湖南著名企业名录
·年产值计算公式
设为主页  |  收藏本站 | 友情链接 | 管理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