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环境污染 >> 污染防治 >> 文章正文
2000年我国海洋污染及灾害状况
阅读选项: 自动滚屏[左键停止]
作者:  来源:  阅读:

 

   日前国家海洋局经发布2000年《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》、《中国海洋灾害公报》、《中国海平面公报》。去年,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对围海造田、密集养殖、海洋排污进行了严格控制,但到目为止,上述因素带来的海洋灾害仍然干扰着我国海洋经济。国家海洋局有关管理部门认为,问题已经形成,靠短时间治理效果不会明显。专家认为,在未来若干年内,海洋环境质量方面的原因还将继续影响我国海洋经济。

 

 《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》表明:2000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,全国近岸和近海海域水质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区域的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,其中,劣于四类水质的严重污染区面积达2.9万平方公里。

 

  大中城市附近和河口海域污染仍最严重。陆源排污仍然是近岸、近海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,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、磷酸盐、油类,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。

 

  调查结果表明,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20.6万平方公里,其中,二、三、四类和劣于四类水质区面积分别为10.2万、5.4万、2.1万和2.9万平方公里。上海、浙江、辽宁、天津、江苏的近海海域、辽东湾、渤海湾西部海域、莱州湾南部海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是污染较重的海域。

 

  去年,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继续受到营养盐的严重污染,海水中无机氮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16.4万平方公里,劣于四类水质区2.7万平方公里。磷酸盐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17.8万平方公里,劣于四类水质区1.4万平方公里。渤海约22%的海域遭受无机氮污染,约20%的海域遭受磷酸盐污染,上海、浙江、天津、江苏、辽宁近岸和近海遭受营养盐污染较重。我国海水中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5.6万平方公里。河北、天津、福建、浙江和上海近岸的油污染较重。我国大部分河口、海湾的海水铅含量超过一类水质标准;部分重点海域汞含量较高;个别重点海域的镉含量偏高;海水中其它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。去年对全国沿海50个地点近10种经济贝类进行抽样监测,监测结果表明,某些地点的贝类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仍然偏高。

 

  去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28起,累计赤潮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,赤潮发生次数多在浙江、辽宁、广东、河北、福建附近海域,浙江中部近海、辽东湾、渤海湾、杭州湾、珠江口、厦门近岸、黄海北部近岸是赤潮多发区。

 

 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,污染物排海量近期内不会有明显减少,特别是新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入海量将呈增加趋势,因此,我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依旧不容乐观,必须保持高度重视。

 

  《中国海洋灾害公报》指出,与往年相比,2000年,包括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在内的我国海洋灾害依然较为严重。总经济损失约120.8亿元,受灾人口1003万人。

 

  2000年全年我国共发生较大风暴潮灾害4次,赤潮28次,海难事故13起,海上溢油10起,死亡人数共计79人。与往年相比,风暴潮灾害损失严重;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,在东海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;灾害性海浪天数较多;冰情是近9年以来最重的一年。

 

去年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严重。沿海发生8次风暴潮,其中4次造成严重的灾害。在灾害性风暴潮发生期间,江苏省、浙江省、上海市、福建省和海南省沿海增水均超过当地警戒水位。其中,江苏省经济损失约56亿元;浙江省经济损失约43亿元;福建省经济损失约12亿元;海南省经济损失近3亿元;上海市经济损失约1.4亿元。

 

去年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。近海发现赤潮28次。其中,渤海7次,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;黄海4次,累计面积800平方公里;东海11次,累计面积7800平方公里,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;南海6次,累计面积近50平方公里。赤潮灾害严重威胁我国海域生态环境,并给海洋经济带来巨大损失,仅辽宁、浙江两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。《公报》建议:长江口以北海域应加强防潮设施建设;退耕还海,保护海洋环境;加强赤潮的预防。

 

  《中国海平面公报》表明: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呈上升趋势,平均以每年1.0毫米至3.0毫米的速率上升;特别是近三年来,上升速率有所加快,每年达2.5毫米。去年,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升高了51毫米。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,南海、台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,分别为92毫米和68毫米;黄海、东海、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40毫米至60毫米之间。沿海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中,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,上升110毫米;江苏、上海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沿海海平面的上升幅度都超过了50毫米;天津、河北、辽宁升幅较小。

 

专家指出,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米至4米,最低的还不到1米。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会加剧这些地区的风暴潮灾害、加大洪涝威胁,并且引发海水入侵、土壤盐渍化、海岸侵蚀等问题,同时,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

20世纪末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》

 

  去年5月,国家海洋局发布《20世纪末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》。这个《公报》体现了1997年至1999年三年间开展的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的成果,全面、客观、准确地反映了新世纪来临前夕我国的海洋环境质量的”本底”状况。

 

此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表明,近20年来由于认真贯彻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》,我国海洋污染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,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地遏制。主要表现为:

 

污染范围不断扩大,大部分河口、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。1998年我国近海海域水质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达约20万平方公里,比1992年扩大近1倍。

 

近海海域主要受营养盐污染和有机污染,并逐年加重;局部海域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仍较突出;人工合成的有毒有机物质在近岸海水、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普遍检出。

 

  近岸海洋生物污染损害日趋显著,赤潮等环境污染损害事件频发,海洋生态破坏加剧。50年来,围海造地、开垦滩涂总面积超过70万公顷,滨海湿地丧失近50%,红树林丧失70%左右,近岸珊瑚礁80%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。

排海污染物的持续增加导致我国海域污染面积越来越大。资源的无序、无度、无偿开发是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。

 

这次调查组织了辽宁、河北、天津、山东、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11个沿海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参加,调查总面积达268万平方公里。基本覆盖了除台湾邻近海域外我国的全部内海、领海以及其他管辖海域。其中近岸海域是调查的主要区域。

 

在近岸海域,选定了经济发达、人为活动强烈、生态地位重要、污染影响显著、生态破坏严重的36处主要的河口、海湾和大中城市邻近海域作为重要调查区,如:长江口、珠江口、辽河口、杭州湾、大连湾、胶州湾等等。在调查区内共设置了1800多个监测站,其中大部分设置在近岸海区。是迄今国内最大规模的基础性海洋污染调查。

 

劣于四类水质海域究竟会对海洋经济构成怎样的影响?

 

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把海水质量分成了四类。一类水质区域适用于保护区和渔业水域等。二类水质区域适用于水产养殖、海水浴场以及人体可接触的海上运动娱乐区、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。三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、滨海风景旅游区。四类水质海域一般多分布在工业区、港口等地区,污染比较严重,多数区域已经不适合生物生存。即使有生物,大都是耐污生物。

 

  四类水质区域也粗分为两类,一类属于重金属污染区域,那里的各种污染指标全面超标,那里的生物不再有经济价值。另一类是被氮、磷污染超标区域,它多出现在河口区域。由于氮、磷属于营养盐类,在给鱼、虾提供了饵料的同时,也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条件。

 

什么原因导致了沿海海平面升高趋势现象的发生?

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米至4米,最低的还不到1米。据统计,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3%,但却有40%的人口居住于这一区域,其经济总额已占国民经济总额的60%以上。

 

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是国家海洋局传统项目,目前海平面每年都在以几毫米的速度上升,对于海平面不断增高的原因,有许多不同的看法。一般认为,由于全球温度升高导致南、北两极海冰融化,从而造成海平面升高。

 

造成温度升高的原因除自然规律外,人类大量燃烧石油、煤炭等矿物质燃料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比率增高,使地球表面热量无法散出,也是导致气温上升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

  对于近三年海平面温度升高,有关方面认为与1998年的洪水也有一定关系。

 

为什么要在长江口以北海域加强防潮设施建设?

长江口以北,特别是江苏省的海岸多为滩涂,防护设施比较弱,所以,要特别加强设施建设。

在长江口以南,虽然拥有相当面积的滨海湿地、红树林、珊瑚礁等自然界赋予陆地抵御海洋灾害的屏障,由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过度围海造田,不少天然保护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据统计,在过去50年里,我国沿海地区,滨海湿地丧失近50%,红树林丧失70%左右,近岸珊瑚礁80%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。

 

也正是自然屏障遭到破坏,海洋灾害日渐严重,对长江口以南兴建的防潮设施要求的品质就更高。

 

近年我国赤潮发生的面积、次数有上升趋势,原因何在?

 

我国出现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污染日趋严重,海水中氮、磷含量过高,造成海水富营养化,为有害藻类提供了物质条件。

 

此外不合理的养殖造成区域海水富营养化,由此导致局部赤潮的发生。

 

赤潮藻类分有毒、无毒两种。有毒赤潮可以直接毒死海生物,一些没有被毒死的海生物,由于体内残留有毒物质,一旦被食用会造成食用水产品的人中毒,甚至死亡。目前,我国发现有毒赤潮种类20余种。世界上每年有2000余人因食用了含有赤潮毒素的鱼、虾而死亡。同时,赤潮还能消耗海水中的大量氧气,导致海生物缺氧死亡。大量的海藻也可以堵塞鱼、贝的呼吸器官,同样可以导致它们死亡。

 

  在我国,北部海域的夏季是赤潮多发季节,南部海域春、夏、秋都是会有赤潮发生。

】【关闭窗口
 :: 站内搜索 ::
 
 :: 点击排行 ::
·《潇湘晨报》长沙律师写..
·湖南省十大律师事务所排..
·湖南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..
·湖南省2008年度年检注册..
·民事调解书的格式、内容..
·2010年湖南律师事务所50..
·《中央电视台》李健律师..
·长沙基层法院法庭管辖范..
·湖南著名企业名录
·年产值计算公式
设为主页  |  收藏本站 | 友情链接 | 管理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