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儿时的老朋友聚会,时常回想起童年、少年时代的事情。
可是,我的童年、少年时代,的确是苦难难当,说出来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相信。
但是,历史是不能忘却的,不是有个伟人曾经说过: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”吗?从这星期开始,我就开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一大缺憾,即严重轻视人格尊严。
这个问题,学术界几乎没有人说过。从各种相关书籍看,中国文化一直是讲究“礼”的,处处关系到各个等级的尊严。不是吗,你看中华历史,一直崇尚“九五之尊”、“一门之尊”、“长者之尊”以及“尊者威仪”等等,如此,为什么还能说中国文化对于人格尊严严重的轻视呢?
得出这个结论,本人绝对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,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,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得出来这个结论,而且深信这确实是中国文化的大问题。
我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,我刚刚踏入少年时代,就遇到了文革,在我的心目当中,那不是一场政治灾难而是人格灾难。如果说是政治灾难,那可能是指中央上层吧,而在下层,整人的人和被整的人在政治观点上差别不大,而且整人和被整可以快速交换。不变的是,很多人在猛烈地剥夺着他人的人格尊严,而且在剥夺的过程当中,他们本人也失去了人格和尊严。
直到今天,我们看到,官场伦理的一大弊病是多数下级官员在人格尊严上严重的失落。即使在海外,那么中国的企业人员和劳工,如果给人一种不佳的印象的话,也总是和人格尊严有点关系。
当这一幅幅历史和现在的痛苦的图像连在一起,我不得不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群体性的传统,必须在历史上寻找病根。
我认为,中国文化在人格尊严上的混乱,与一开始太重视尊严有关。孔子那么向往周朝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周礼保障了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尊严。这也是儒家与道家、法家和兵家很不一样的地方。但是,儒家找回人的尊严的办法,是什么呢?是在社会上搭建尊卑之间的梯子,而这种梯子立即遭遇到一个悖论,那就是,与最顶端的那个层级相比,其他一切层级都谈不上尊严。因此,原来是为了找回人的尊严,结果找回来的只是帝王一个人的尊严,而帝王为了呈显自己的尊严又必然剥夺其他一切官员的尊严。这种无尊严可言的结果一定是孔子无法预想的,但是,在秦汉帝国建立之后却成了一种强大的实践。
尊严,是一种人人都在追求却人人难于达到的境界。为什么难于达到?因为在达到之前要长久扮演无尊严的角色,很多人死在扮演的职位上了。